最新动态

News

机电厂精准破解登高安全难题 筑牢吊转运作业安全屏障

今年以来,机电厂聚焦生产现场安全痛点,为吊运作业岗位配备专用移动登高梯,在离地2米以下的作业区域架起安全"生命通道",填补了低空作业安全防护的技术空白。该设备的投用使职工装卸吊钩等操作更加便捷安全,有效杜绝了违章攀爬行为和因惰性思维导致的“三违”行为

1fffd7ec8982b51f8df340c14438020.jpg

产品修造过程中,整机支架吊装、零部件转运及顶梁装配等作业具有频次高、点位多的特点。特别是运输车货箱平台与支架顶梁等离地1-2米的作业区域,职工每天需要进行次吊钩装卸操作。过去因缺乏专用设备,职工往往需要借助临时支架或攀爬设备边缘,存在滑跌风险。机电厂安全管理部部长田纲表示:这类离地2米以下的灰色区域,既够不上高空作业标准,又存在实际风险,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。

针对这一特殊作业场景,机电厂聚焦职工需求,经深度调研分析发现,部分吊装作业人员在2米以下非高空作业区域每天需频繁往返数十次,存在非常高的因临时支撑结构稳定性不足导致的滑坠风险,成为低空作业链条中最突出的安全隐患。为此,机电厂为不同工作场景及时配备多台移动登高梯,根据场景需要采用防滑阶梯设计、自锁式万向轮装置,实现快捷通行。经实际作业模拟反应,新设备使单次吊钩装卸时间缩短40%。

这个登高梯真正解决了我们够不着又怕摔跤的老大难问题。从事吊运工作33年的老师傅贺宝岭深有感触,现在装卸吊钩就像走楼梯,防滑台阶加上护栏,再也不用提心吊胆找垫脚物了。安全管理部副部长王强介绍,该装置严格限定在2米以下使用范围,使用登高梯时禁止进行任何作业操作,与高空作业形成明确区隔。

这项创新举措不仅完善了机电厂安全防护体系,更建立了低空作业安全标准。通过将传统认知中的非危险区域纳入规范化管理,机电厂构建起涵盖地面、低空、高空的全维度防护网络。据统计,自登高梯投用以来,吊转运环节的风险有明显的降低,设备装卸效率提升30%,为矿井机电设备安全高效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
返回顶部